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

你心目中的我

每個人打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具有差異,智慧、外表、體格、家庭環境等等,這些不同的特徵便造就出不同類型的人們。

來到這個世界以後,社會、父母、老師、同學和朋友會各自慢慢對我們生不同的期望,這些期望可能關於我們的前途,亦可能只是單純地關於他們想要你做的事。

健康快樂,相信是大部份父母對孩子許下的第一個期望。然後,懷中的孩子漸漸長大了,一眾父母又開始會跟孩子:「,你要乖,要讀多D書,第日做到『x/司』咁就叻叻豬喇!」(註:x/司可能是律師、醫師、藥劑師、警司、政務司、律政司、財政司等等)


部份父母會為實現自己的期望,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便為他們想好「十年計劃」,甚至「廿年計劃」,令孩子活在被計劃好的人生裡。

然後,你的子女「依計行事」,你的計劃可能成就他/她的一生,但,你有關心過他/她的意願嗎?有關心過他/她是否開心快樂嗎?

我的父母跟一般父母一樣,都曾經對我有着相似的期望。可是,我倒是比較有運氣,父母盡了把我引導入正途的責任,但沒有強迫我按他們的「計劃」發展。兒時的我在做完「正事」(做功課和溫習)後,能自由地埋首我最愛的「課後活動」──沈醉在《名偵探柯南》和《金田一少年事件簿》的偵探世界;大學畢業後,我也能自由地投身偵探行業,儘管父母對此頗有微言,卻始終沒有阻止我實現我的偵探夢。感激父母沒有強迫我成為他們心目中的「我」,予我自由去選擇自己的人生路。


相信你的孩子,放手讓孩子朝夢想自由飛翔吧! 

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

彌足珍貴的羈絆


「朋友,是友人的統稱。」某網絡字典為朋友二字下了這麼一個籠統的定義,究竟朋友是甚麼?

在人生的旅途裡,我們總會與不同人結下珍貴的羈絆。讀書時代,我們會有「小同」(小學同學)、「中同」(中學同學)和「大同」(大學同學);踏入社會,大家又會有海量的舊同事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……你也許對這群人有不同感覺,他們當中有能交心的,也有不能交心的;有每天相見的,有只在假日約見的,也有隨傳隨到的……

然後,大家如何處理與他們的羈絆,慢慢決定了朋友的種類──Hi-bye Friend?酒肉朋友?互相利用型?共福禍型?抑或是知己摯友?Hi-bye Friend、酒肉朋友和互相利用型的朋友也許都只屬「階段性好友」,你們因為際遇而相遇、相交,又因為各種原因而提防着、計算着對方,大家不曾打開過心扉。一天,你或他轉換工作環境了,你們也從那刻起不相往來。

你想要這種結局嗎?

我有一個認識23年的好友,當日我們都是小學生,慢慢由陌路人變成「書友仔」再成了好朋友。後來,我們畢業了、長大了,各自上了不同的中學和大學,也有了各自的事業和生活圈子。然而,我們的友誼卻從未間斷。我們未必可以每天相見,但若我們知道對方有難或是有苦要「呻」,我們都必定會抽空當對方的「樹窿」,有時候即使真的愛莫能助,無言的陪伴亦是良藥。我們彼此都明瞭,這是一段彌足珍貴的羈絆。


隨手翻開舊日的紀念冊,「友誼永固」差不多充斥着每一頁,但十年、廿年過去了,我們還記得對方嗎?「友誼永固」並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做到。

其實友誼也跟愛情一樣,需要雙方努力維繫與經營。請珍惜你身邊的好友,希望有一天你亦能找到這種彌足珍貴的羈絆。